ENGLISH| 返回旧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捷导航 > 学院新闻 > 正文

武汉大学第十四届电力樱花论坛顺利举行

更新时间:2025-03-24

3月22日,由武汉大学、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联合举办的第十四届电力樱花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武汉大学监察专员万清祥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李立浧、潘垣,国家电网华中分部副主任黄志龙、中国电科院武汉分院常务副院长万保权等专家学者受邀作大会报告,共同探讨双碳战略下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相关问题,推动学科融合与新技术发展。论坛由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院长董旭柱主持。

万清祥代表武汉大学对各位院士、学者、行业人士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今年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电气与自动化学院要继续以东道主的担当深化樱花论坛品牌建设,为行业培养更多人才,让更多的优秀学者能够到行业里面去见世面、挑大梁。

舒印彪院士以“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若干基本问题”为题展开报告。他从新能源装机规模、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碳排放等多个角度强调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形势与重要性,提出了涉及电力系统碳达峰时间、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阶段与特征、电源及电网发展的多类形态、电力系统平衡与安全以及电力经济学等多方面问题的分析。

李立浧院士以“透明电网的实践与新型电力系统的技术思考”为题展开报告。报告对透明电网的概念与实践作了深入解析。结合输电线路全景监测系统的介绍,他提出了包括新能源接纳、传感技术、智能管理技术、电力系统状态预测、电力市场运行等方面的思考。

潘垣院士以“磁约束氘氘核聚变电力能源并中子源”为题展开报告。他介绍了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基础,以及不可控的核能核裂变的产生和应用,还探讨了核电站的建设以及核反应的设置。报告指出要研究并优化核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进高端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研究,确保符合国家需求和国际前沿技术,争取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商业应用。

黄志龙以“新型枢纽电网调节能力优化实践及思考”为题开展报告。他在报告中阐述了华中电网的现况,对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新能源电力的利用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报告指出,需要进一步解决包括规模优化、集群协同、特性认知、网源协同、成本收益五个方面的问题以推进华中新型枢纽电网抽水蓄能有序健康发展。

万保权以“高海拔特高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控制研究”为题开展报告。报告针对我国新能源送出需求与现状以及电磁环境对输电的影响进行了介绍,还对高海拔输电环境研究进展与挑战、高海拔电力实验与创新成果进展、高海拔电力线路干扰与修正策略研究、高海拔电力工程案例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刘承锡教授以“双碳战略下水风光多能互补协同发展路径的认知与初探”为题开展报告。他指出水电资源可以驱动低碳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水风光一体化协同发展能够解决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电力平衡问题,提升电网的灵活性、稳定性。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水风光互补系统,加强水利、电力和航运的联合调度,融合市场机制,推进工程示范和支撑。

论坛最后,董旭柱表示武大电气将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立院,学科建设兴院、科学研究强院”的发展战略,接续砥砺奋斗,勇攀科学高峰,找准办学定位,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能源体系构建,推动科技创新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奋力谱写新时代武大电气之为的新篇章。

此次樱花电力论坛为期两天,期间举办了教育教学分论坛、区域电网分论坛、青年人才分论坛和新能源领域新一代人工智能分论坛四个分论坛。据悉,武汉大学电力樱花论坛自2007年3月开办,在每年樱花盛开时,围绕电力行业高度关注的技术前沿与学术热点,邀请众多业内专家学者来到武汉大学开展学术交流,为学科创新与科研攻关注入学术动能,论坛已发展成为我国电力行业专学者交流学科发展和前沿的平台和盛会。

撰稿:邹春航 洪祖杭 审稿:袁佳歆 陈世银 责编:邹春航